目前,化肥產能過剩,化肥企業均把服務三農作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圖為一家化肥企業代表正在和農戶交流化肥使用情況。 (閆俊榮 攝)
從今年1月1日開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的《2013年關稅實施方案》正式實施。該方案對部分產品進出口關稅稅率進行了調整。其中,在國內化肥產能過剩已成常態的背景下,最受業內關注的便是下調了部分化肥產品出口稅率。
化肥出口關稅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國內化肥的價格及供應,新版關稅方案在部分化肥出口稅率方面做了哪些調整?這些變化將對化肥行業產生哪些影響呢?
新變化:關稅調整利出口
通過對比2012年、2013年這兩年的關稅稅目表,記者發現新的實施方案在部分化肥產品的稅率、基準價格、適用時間和計征模式4個方面均有所調整。
首先,在稅率方面。尿素產品淡季出口價格不高于基準價格時的稅率由7%降為2%,其他礦物氮肥及化學氮肥的淡季出口稅率、肥料用氯化銨的出口稅率同樣下降5個百分點,調整為2%;磷肥出口中,磷酸氫二銨、磷酸二氫銨及磷酸二氫銨與磷酸氫二銨的混合物、重過磷酸鈣、其他礦物磷肥或化學磷肥、其他含氮磷兩種肥效元素的礦物肥料或化學肥料、其他肥料的淡季出口稅率均由7%下調至5%;值得一提的是氮磷鉀三元復合肥的淡季出口稅率降幅最大,由95%下調至5%。
其次,與去年相比,今年尿素和磷銨的出口基準價格均有所提升。尿素的基準價格由去年的2100元/噸提升至今年的2260元/噸;磷酸氫二銨的基準價格由3400元/噸提至3500元/噸;磷酸二氫銨及磷酸二氫銨與磷酸氫二銨的混合物則由2900元/噸提至3200元/噸。
再次,旺季窗口期縮短。氮肥、鉀肥淡旺季時間段與去年相同,而在磷肥出口淡季時間的劃定上,去年為6~9月,共4個月;今年調整為5月16日~10月15日,增加1個月,共5個月。
最后,鉀肥出口征稅模式改變。硫酸鉀、其他氯化鉀的出口關稅征收方式由從價計征改為從量計征,2012年硫酸鉀、硫化鉀稅率為105%,而今年都按2000元/噸的標準執行。
按照新的計算公式,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國內尿素出廠價2060元/噸為例,旺季稅率下調可以使每噸尿素少交721元關稅;淡季基準稅率下調可以使其每噸少交103元關稅;而基準價上調相當于淡季關稅門檻每噸降低160元。
“從2012年淡季關稅政策調整的經驗來看,去年7月至10月國內尿素累計出口353萬噸,是2011年同期的兩倍多。”國金證券投資分析師劉波表示,由于此次關稅下調力度高于前一次,因此此次關稅下調對提高整個行業開工率、緩解產能過剩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與2012年的方案相比,今年的磷銨出口政策可謂是在時間、價格上的雙重放寬。這不僅可以使企業銷售渠道面放寬,也有利于當前價格的穩定,給市場各方面信心支撐。”業內人士指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3年關稅實施方案》對企業尿素、磷銨和二元肥出口均有利好。圖為中鹽紅四方四方磷復肥公司正在裝運化肥。 (葛文松 攝)
觀近期: 實際效果待檢驗
雖然從政策層面來看,業內人士認為《2013年關稅實施方案》的實施會對今年化肥的供需形勢存在利好,然而利好程度如何,各方均表示后續出口實際情況還需結合國際國內價差形勢進行判斷,調價差對出口的影響較稅率要大。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磷復肥常務副總楊春明也指出,利好的效果現在還暫不能妄下定論。今年化肥的出口形勢,還要取決國際市場的需求。目前國外尿素大多以天然氣為原材料,國內80%原料都來源于煤炭,若國外天然氣價格上漲,那么煤制化肥需求必將增大,僅此就能明顯刺激國內尿素出口。
百川資訊化肥分析師告訴記者,出口不像內需,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到時要看國際市場的總需求,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比如,2013年國際磷肥市場就沒有隨新年伊始而出現大的起色,印度、俄羅斯等進口大戶現在都還沒有什么動作。此外,根據新版稅則,選擇在6月到9月期間(淡季)出口二銨將享受5%的普通稅率,但現在才1月底,半年后的國際市場行情現在還不好預測。
當被問及會不會考慮增加生產時,黑龍江中農農資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去年的氮肥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3月底春季用肥緊張時,國內氮肥市場確實出現過一個小高潮,市場曾經出現每噸尿素2500元的局面。但夏季之后,尿素價格就開始走跌,到11月份時,河北、山東等北方地區的尿素價格已經跌破2000元/噸。今年春節過后氮肥市場會不會重現去年的情況現在還不好說,但不斷變化的市場行情已經使很多企業理性多了,不會盲目增加產量。
與氮肥、磷肥等注重出口的企業相比,受制于資源短缺,國內鉀肥企業主要以進口為主。業內人士大都表示,我國鉀肥出口量本來就少,無論從價還是從量計征關稅,對鉀肥市場的影響不大。
除了擔心市場行情,行業產能過剩的老問題也使得一些肥料企業對新政能帶來的影響面心存疑慮。安徽六國化工營銷公司總經理徐東奎坦言:“國家調整出口政策更多的是想振奮一下企業的信心,但對市場的促進作用還是很有限的。目前,國內化肥市場的癥結主要在產能過剩上,單純依靠出口政策就想把長期積累的問題都化解掉是不現實的。”
據統計,2012年全年尿素總產能已經超過7000萬噸,而“十二五”期間,每年全國的尿素需求量卻只在6000萬噸左右;與氮肥市場價格全年波動較大的情況相比,2012年磷肥企業的日子更不好過,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磷酸二銨出口270萬噸,同比下降6.3%,磷酸一銨出口更是同比大幅下降51.2%,僅為38萬噸。
1月23日,泰國30多位肥料經銷商到山東陽煤恒通化工化肥分廠參觀考察。該廠是恒通化工的煤化工生產基地,彩云牌尿素暢銷魯、蘇、皖及東北、華南大部分地區,出口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 (李蕭 攝)
看長遠: 修煉內功是關鍵
盡管此次關稅下調旨在減少企業的出口負擔,但記者發現目前很多企業都將未來增效的方向轉向了修煉企業內功上。
中海化學海南分部銷售經理楊彪表示,面對日益激烈競爭的局面,與其大搞價格戰、惡性競爭,或者將全部希望寄托于國外市場,不如使企業從賣化肥向賣技術、賣服務轉變,為自己樹立好品牌,自然能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未來規模較大、技術先進并且擁有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的企業將毫無疑問在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
楊彪指出,國家對化肥出口長期采取嚴格的管制政策,是為了保證國內化肥價格維持在正常水平,防止出口拉動國內化肥價格大幅上漲,達到控通脹、穩物價的目的。所以,化肥企業不能寄希望于靠出口來解決根本問題,而應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服務水平來增強競爭力謀求發展。例如,有的化肥企業積極幫助農民推廣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法,就是不錯的嘗試。
河北省土肥站副站長楊瑞讓也對當前企業謹慎投資、注重提高產品質量的做法表示贊同。他說,實際上,化肥生產企業與農戶是一根利益鏈條上的兩端,有著共榮共利的關系。化肥的科技含量高了,農戶施用后增產增收;而農戶將新增收益的一部分用于擴大購買化肥,又意味著支持了生產。所以,企業僅將化肥銷出是遠遠不夠的,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希望肥料生產經營企業面對新的形勢,研發科技含量高、施用效果好、方法簡便,農民容易接受的新型肥料技術,積極探索現代營銷模式,注重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努力提高企業公信力,唯有此才能在市場中站穩。
為滿足開春后農民春耕備肥的需要,進入1月份以來,山西晉煤天源化工有限公司開足馬力,加快生產,同時銷售部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努力增加銷售渠道,支援農業生產。據悉,該公司平均每天的發貨量都超過了2000噸。 圖為該公司工人正在往一輛河北牌照的大貨車上裝尿素。 (何彥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