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頻繁的中俄能源合作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下稱“俄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
今年5月,中石油和俄氣簽下了價值4000億美元的大單,自2018年起,俄方將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東線熱潮未退,近期,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中俄西線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簽署。
天然氣世紀大單的背后,是中俄兩國關系進入“最好的時期”,以此為契機,中俄能源合作也進入了“蜜月期”。
對中國來說,能源消費日益旺盛,環保的需求引發對清潔能源的投資熱潮;對俄羅斯來說,油氣生產和出口至今仍然是該國聯邦預算收入和出口收入的首要來源。供需互補和地理位置的便利,為中俄進一步加強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
在中國的能源企業眼中,俄氣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同行。截至2013年年末的數據顯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它擁有的天然氣儲量占到全球的17%,占俄儲量的72%,天然氣產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4%;它在俄羅斯的經濟地位顯赫,營收占俄羅斯GDP的比重超過8%,解決了40萬人的就業,納稅對俄羅斯預算收入的貢獻超過16%。
此前,庫頁島LNG項目,以及仍然在計劃中的海參崴LNG工廠,為俄氣在亞洲尋求到了多元化的客戶。在中國市場上,俄氣將2020年后的長期市場份額目標設定為10%-15%。目前,這家“巨無霸”公司也正在尋求香港上市的可能。
近期,俄氣副總裁兼經濟財務部主任(即CFO,首席財務官)AndreyKruglov(安德烈·克魯格洛夫)先生到訪中國,在北京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對于中俄能源合作、西線管道供氣合同、香港上市以及俄羅斯企業所受到的西方制裁等熱點問題做出了詳盡的回應。
愿和中方企業展開股權合作
第一財經日報:您此前已經多次來中國,此次到訪的主要目的是?
安德烈·克魯格洛夫:你知道,中俄此前簽了一個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合同,有關氣田的開發已經開始了,這次來中國希望能結識中國銀行界和投資界的人士,尋求金融上合作的可能。
日報:是為了東線天然氣管道的融資?
安德烈:東線項目我們的資金主要是靠公司的自有資金。公司的投資規劃每年大約400億美元,而每年從資本市場的借貸大約是30億美元。這不到投資所需資金的10%。當然,我們也是想尋求一些投資者,對公司股權進行一些投資,另外我們還在尋求在中國發行一些金融工具。
日報:上月中俄簽了西線的供氣框架協議,目前雙方在西線上關注的焦點問題有哪些?
安德烈:在西線上,我們希望明年能夠簽一份完整的合同,西線的供氣可能比東線要早。現在我們關注的焦點是雙方的基礎設施要同步化,如果我們的管道建成了,中方的也應該建成,避免將來給交接造成問題。
日報:現在國際原油價格在下跌,有分析說西線價格會比東線便宜,關于西線的價格雙方現在有沒有一些共識?
安德烈:價格是雙方商定的,有一個定價公式,這個公式包含幾個要素,當然原油價格也是其中的一個系數。但總體來說,如果是油價下跌,天然氣的價格會便宜一些,如果油價上升,天然氣的價格也會跟著上升。
日報:東線管道的問題基本上都已經確定了,之前大家一直關注的中國預付款的問題,雙方現在有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
安德烈:合同已經簽署了,代表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不會收任何預付款。最初雙方的確考慮過預付款,但最終在公式中放棄了預付款的這一項因素。
日報:雙方的領導人都表示,現在是中俄關系最好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能源合作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俄氣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安德烈:我們完全支持兩國領導人有關兩國關系的評價,我們也希望能源合作,包括俄氣在這方面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幫助中國的能源消費更加平衡。中國很多發電站是用煤的,將來希望能更多地使用天然氣。同時,中國的工業發展非常快,天然氣也可以用于化工、農業等領域。俄羅斯的管道氣出口到中國之后,也會改變中國包括亞太地區能源市場的結構。此前,管道氣在亞太市場是非常少的,更多的是LNG,但LNG的成本相對較高。
日報:對于俄氣來說,和中國企業除了天然氣貿易以外,還計劃在哪些方面展開合作?比如在上游勘探領域?
安德烈:合作還需要雙方達成共識。之前有外國企業以合資的形式來參與俄羅斯的油氣開發,比如我們有一個叫南俄羅斯的氣田,就有德國的公司來參與開發。如果(中方)有相關的建議提出來,我們愿意積極地研究和考慮。
日報:前一段時間,中國的中石油入股了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萬科爾油田。俄氣是否計劃和中方企業展開類似的合作?
安德烈:據我所知,暫時我們的中方伙伴還沒有提出這樣的建議,如果有的話,我們愿意考慮。
準備盡快在香港上市
日報:除了和中國的合作之外,我看到俄氣還和越南的國家石油公司有一個合作的協議。俄氣現在在亞洲地區的能源合作戰略是什么樣的?
安德烈:的確,我們對亞太地區的市場非常感興趣。俄氣的經營政策是多元化的,我們希望在亞太地區擴展業務。歐洲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了,我們出口歐洲天然氣已經40多年了,但在亞洲的業務時間還不是很長,不過現在已經有相關的項目,比如薩哈林(即庫頁島)的合資企業,生產出來的液化氣出口到日本、韓國和中國。今年我們也和中石油簽了一份大的天然氣合同,通過這份合同,可以拉動我們國內基礎設施的建設。亞太地區能源市場的利潤是比較高的,我們當然是致力于在價格更高的市場出口我們的產品,因此,發展亞太地區的業務是非常符合邏輯的。俄氣在亞太地區開展業務已經有15年了,在北京有常設的辦事處;在新加坡有營銷公司,負責銷售液化氣。總之,在亞太地區的業務開展是我們長期的政策,不是一時沖動下的一個決定。
日報:所以,現在的能源合作并不是俄羅斯抗衡西方國家制裁的權宜之計,而是意味著俄羅斯能源對外合作戰略的轉變?
安德烈:對我們來說,不管世界局勢怎么變化,發展我們在亞太地區的伙伴關系業務是我們長期的戰略目的和規劃。實際上,俄氣從五年前就確定了我們在東部的發展規劃。現在只不過是和中國簽訂合同的時間跟制裁巧合了,但實際上這是俄氣長期以來有目的的工作的結果,今后我們也會繼續這樣做。至于現在我們在這樣一個困難的時期,能得到中方伙伴的理解和支持,當然對我們是一個積極的因素,也會推動我們進一步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日報:俄氣在香港上市的計劃進行得怎么樣,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安德烈:的確,我們考慮在香港上市,這很有前景。我們已經在新加坡和倫敦交易所完成了海外上市,可以實現股票24小時的交易,保證公司的流動性。中國的市場有很大潛力,也希望投資者們購買我們的股票。目前,香港和俄羅斯的監管機構正在商談中,主要是對雙方的法律規定進行補充。至于時間表,這并不取決于我們,而是取決于雙方的監管機構。現在我們的上市文件都已經準備好,就看兩國的監管機構在法律上是否能夠確定。一旦確定了,我們準備盡快在香港上市。
談制裁:沒有一方能獲得好處
日報:在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的雙重打擊下,俄羅斯能源企業現在是否遇到一個低谷?
安德烈:制裁不是讓人愉快的一件事,因為沒有一方能獲得好處。我認為這里更多的是能源領域方面有關開發和投資的計劃可能會有所調整,但也僅限于此。這不僅涉及到俄羅斯的企業,它也涉及到所有和油氣開采有關的產業,還包括高科技的企業,以及頁巖氣,也包括那些開采難度大的油氣資源。能源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都沒有好處。
日報:俄氣是否會有項目要進行調整?今年的業績預期怎么樣?
安德烈:俄氣目前沒有任何的項目需要調整,所有的項目都會實施。俄氣目前不在金融制裁之列。俄氣在俄羅斯從事天然氣開采和開發已經有六十年了,并且還積極拓展科研領域。天然氣產業方面80%的設備都是在俄羅斯國內購買的,尤其是涉及到科技含量很高的管道。俄氣主要開發常規的天然氣,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們的資源儲備是全世界最大的,但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在氣田開采之前先簽訂合同,找到買家,不是為了開采而開采。
日報:俄氣現在的現金流和負債情況怎么樣?
安德烈:目前我們的總債務大約是500億美元,去年的EBITDA是630億美元,目前的凈債務和EBITDA之比是0.5,再加上賬上的現金流,所以我們的負債水平是非常理想的。這意味著在6個月內,我們靠自己的營業利潤能夠完全抵償債務。目前,俄氣的杠桿水平和殼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是在一個水平上。
日報:現在市場會有一些擔心,盧布在不斷貶值,這對俄羅斯的能源企業來說,未來償債壓力會不會加大?
安德烈:有出口創匯業務的公司可能會好一些,但對于沒有這些業務的公司,確實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對俄氣來說,我們三分之二的收入是美元和歐元,其中30%是歐元,美元占了70%,我們的債務結構也是這樣的。這樣的結構就形成了一種“自然對沖”,避免匯率的波動風險。但我們的投資主要用盧布,去年這個數字超過1萬億盧布,按當時的匯率是400億美元,按現在的匯率是300億美元。正如我之前提及的,公司的杠桿率是0.5,而且有外匯的收入,自由現金流也很充足,大約有110億美元,因此,盧布的匯率問題對我們來說影響不大。
日報:南溪項目停止后,俄羅斯與土耳其達成了一項有關天然氣管線建設的協議,這個項目公司準備的投入是多少?資金來源是怎么樣的?
安德烈:我們剛成立了一個項目公司,叫做俄氣俄羅斯公司,公司在圣彼得堡。這個公司的員工都是原本在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公司工作的。新項目資金來源包括我們公司的現金流,以及借貸的資金。但占大頭的還是我們的經營性現金。因為在原來的南溪項目框架下,我們俄方承擔的不僅是整個黑海的海底管道建設,還要承擔其他國家境內的管道建設,現在這個項目我們只負責海上的輸氣管建設,在土耳其和希臘邊界上會有一個交接站,其他的都是由歐洲國家自己負責。據初步的估計,它肯定比南溪項目的成本低。
日報:您對未來油價走勢怎么看?
安德烈:問題不在于猜將來的油價,我們要做的是考慮應對的方案,包括樂觀和保守的方案。哪怕是油價跌到40美元/桶的時候,我們也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事情。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俄氣還是會有能力履行自己的義務,包括供應已經簽約的天然氣,償還債務,等等。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