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低迷、出口不暢、成本上升、價格下滑、政策優惠取消等不利因素集中暴發,2016年以來化肥行業承受著一連串嚴峻的考驗。全國最大的磷肥生產企業云天化股份公司在困境中謀求破局,從五大結構改革入手,發力供給側改革,打響了逆勢突圍攻堅戰。7月10~11日,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組來到云天化,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員工精神面貌讓人為之振奮。
云天化股份公司黨委書記段文瀚介紹說:“近年來化肥行業受到產能過剩的影響,整個市場環境不好。云天化當前面臨的各種問題很多是行業的共性問題。對此云天化也正在積極調整結構、轉型升級。”
云天化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易宣剛表示,云天化在深化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重點抓“結構”。目前公司主要突出五個方面的結構改革。
一是改革產業結構。一直以來云天化主要以化肥產業為主,近年來也正在逐步進入鋰電池隔膜、食品級磷化工等領域,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精細化工產品。
二是改革產品結構。以前云天化的肥料結構以基礎肥為主,隨著基礎性化肥盈利水平下降,現在云天化正在逐步向復合肥、功能性肥料等特種肥方向轉型。
三是改革資產(資本)結構。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機把國有企業的優勢和民營資本、外資的高效率結合起來,把存量盤活。
四是改革市場結構。市場結構單一也是云天化面臨最大的困擾。云天化的肥料主要銷往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近10年鐵路系統14次上調鐵路運費,云南至山東的鐵路運費上漲了3倍,但肥料銷售價格不僅沒漲,還有所下降。因此必須改變單一的市場結構,由北向南發展,著力開拓南方市場。
五是改革人力資源結構。云天化的優勢是生產制造,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方面比較薄弱。因此云天化在研發端也開始和很多高校進行合作,聯合成立研發中心。現在云天化已經擁有了1個國家級研發中心、5個省部級研發中心,對研發的投入逐年增加。在營銷方面,云天化也正在從人員上進行調整,利用社會化招聘等形式,調整人力資源結構,加強銷售力量。
記者走進云天化股份公司生產現場,放眼望去廠區整潔干凈,異味全無,生產裝置均在滿負荷生產。云天化股份下屬公司天安化工總經理郭成崗透露說,云天化近期接到1.5萬噸的磷肥出口訂單,企業正在趕工出貨,一派繁忙的景象。
據了解,云天化實施的一系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目前已經成效初顯,上半年云天化各項生產經營運行平穩。一些前些年一直虧損的產業如聚甲醛新材料,不僅在去年底徹底扭轉被動局面,今年繼續乘勝出擊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正在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