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凌晨,北京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的工作人員正在更換汽油標價牌。
自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14日凌晨宣布了下調成品油價格的消息后,業界對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期盼更加迫切。權威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機制其實已經開始執行,政府正在根據市場的反應做出下一步的決策。
首度"根據國際市場"調價
發改委14日的通知宣布:1月11日,WTI原油期貨價格降至2005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每桶51.9美元。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2007年1月14日起將汽油價格每噸降低220元。同時,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噸降低90元。
記者注意到,"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是發改委在歷次調整成品油價格的通知中首次采用的措辭。
三年以來,發改委除了僅在2003年5月12日因"防治非典型肺炎形勢依然嚴峻,疫情對經濟特別是民航、鐵路、交通和出租車等行業的影響日益顯現"的理由而宣布降價外,在歷次調價的通知中均強調"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機制"。
光大證券分析師裘孝峰指出,此次調價的幅度也非常蹊蹺。以往每噸成品油漲價的數目都是50元的倍數,如果按照同樣的定價方法,這一次下調的幅度則應該是每噸250元。資料顯示,2006年5月24日,發改委將汽、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500元;2006年3月23日,發改委將汽油出廠價格每噸提高300元。
"原油定價法"實施迎來最佳時機
由于原有定價方法的弊端日益突出,2006年10月,發改委及三大石油公司負責人召開成都會議,商議實施新機制。根據介紹,新機制不再"盯住"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而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納斯(Minas)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新機制在業內俗稱"原油定價法"。
成都會議后,知情人士曾告訴記者,原油定價法已經基本獲得通過,發改委將擇機宣布。該人士透露,政府的思路是,當國際油價跌至每桶50至55美元時,將是實現國內油價與國際完全接軌的最佳時機。
1月5日起,三地的原油價格已經先后跌破每桶55美元,新機制無疑進入了最好的試行期。
至于對具體企業的影響,裘孝峰認為,本輪降價將使國內最大的原油加工和成品油銷售企業中國石化1月的平均煉油毛利降低0.6美元/桶,與其5美元/桶的毛利基數相比,此次影響不大。他強調,一旦原油定價法最終得以宣布,對中國石化將是長期利好。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