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日前指出,生物技術有望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一起,成為全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在關鍵技術開發方面獲得專項資金支持。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生物技術成果轉化率達到15%,推動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
其中,生物技術發展的科技目標是:完成約10000種微生物、100種動植物基因組測序;發現約500個新的功能基因,轉化應用5個以上有重大經濟價值的基因或蛋白;獲得500種以上新的農業育種材料,培育100個以上動植物新品種,其中10個進行大規模推廣示范;獲得新藥臨床批件等各類批件200個以上,新藥證書、獸藥證書、醫療器械證書等各類證書100個以上;開發100種創新生物技術產品,并實行商業化生產;制定各類技術和產品標準100項。
經濟目標方面,生物產業產值的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形成100個生物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基地,20-30個科技創新團隊。其中,農業生物技術產值達1000億元人民幣,醫藥生物技術產值達2000億元,工業生物技術產值達3000億元。
十二項關鍵技術最受重視
據了解,國內生物技術未來五年發展的重點集中在十二個方面,分別是:“組學”技術、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物芯片技術、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技術、分子分型與個體化診療技術、基因操作與蛋白質工程技術、藥物分子設計技術、生物過程工程技術、生物催化工程技術、生物安全關鍵技術、動植物品種設計技術等。
其中,生物芯片技術將注重研發臨床檢測及衛生防疫用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及芯片實驗室產品,以促進疾病的預警、早期診斷和個體化治療,形成具有市場規模的商業化生物芯片產品及自動化程度和便攜程度更高的相關儀器?;蛑委熍c細胞治療技術將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遺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一批靶向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等關鍵技術研究。在生物催化工程技術方面,將建立具有高效穩定的藥用酶、食用酶和石油酶等酶制劑的生產技術體系。
此外將在重大新藥創制、生物醫用材料、數字化醫療、體外診斷重大產品開發、疫苗與抗體產品研究開發、生物能源產品開發、生物環保產品開發、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等方面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并加速傳統工業生物技術改造,包括輕紡工業清潔生產生物技術、微生物采油技術、生物冶金技術、微生物脫硫技術、傳統釀造產品生物技術應用與示范等。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昌林表示,到2015年,生物育種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培育優質高產多抗高效的動植物新品種200個,累計推廣面積5億畝,產業競爭力大幅提高。生物基產品占石化產品比重將達到10%以上,發酵工業技術水平顯著提高,促進輕紡工業資源消耗和廢水排放減少30%以上。制定生物柴油技術規范和B5或B20等BX類生物柴油與石化柴油混用的產品標準,并建立國家級的質量檢測系統。同時,以國家生物信息共享體系為載體,實現生物數據資源共享,為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關鍵數據資源和技術支撐。
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生物技術產業化基地、資源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將同時建立,以促進生物技術發展。
投融資將現大變局
據介紹,生物技術投資具有高投入、周期長、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既需要政府引導,進行市場運作管理,也需要有效的投融資體系。
紐約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李明介紹,目前美國生物技術產業在資金投入結構上呈現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兩強并列的態勢。此外,由于生物農業、健康食品、基因組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對投資者來說缺少近期可見的盈利空間,因此醫療與診斷占據了主流位置,其中又以新藥開發為重點。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大對新藥研發的支持,“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將獲得中央財政下撥資金100億元、配套資金300億元。專項戰略重點包括創新藥物研究開發、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臺建設、企業創新藥物孵化基地、新藥技術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和國際合作項目等,重點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10類重大疾病。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指出,中國當前是原料藥大國,2015年有望成為后期研發大國,2020年將成為醫藥產業大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安監處處長李金菊認為,在新藥臨床實驗方面,中國在市場、人才、成本和資源上有較大的優勢。
由于生物技術投資的高投入和長周期特點,我國生物技術產業投融資結構向來“寂寞”。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首席研究員張仕元提供的數據表明,2005年以來我國生物技術企業首發融資占48%,再融資占27%,債券融資占25%;而北美及歐洲發達國家中,生物技術企業首發融資占4%,再融資占28%,風險投資占25%,其他融資占43%。
不過,我國生物醫藥“價值洼地”正獲得國內外投資者看好。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李吉平表示,《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吸收部分銀行的系統性融資規劃內容。2007年至2010年間,國家開發銀行生物產業貸款余額年均增長率達56.1%,重點支持了北京、武漢、長沙、上海、泰州、本溪等地區生物產業基地的建設。未來將不斷完善信貸政策,豐富“投、貸、債、證”組合產品的服務體系和功能。
此外,地方政府開始加快探索生物技術企業融資新舉措。生物資源大省云南著手組建了生物(醫藥)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基金,以解決生物醫藥企業新藥研發資金不足、技術產業化早期難以籌措資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