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4月12日,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版年度《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在北京進行了線上中英文同步發布。報告指出,202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的主基調是恢復和轉型,2022年這一主基調仍將延續。但大國博弈愈演愈烈和重大地緣政治沖突影響持續發酵,國際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陡升成為年度重要特點,恢復與轉型中的風險問題將成為全行業需防范的重要內容。
2021年,國內石油表觀消費量呈現近年來少見的負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降至72.2%;預計2022年國內石油消費增長由負轉正,對外依存度將再次恢復增長。同期,國內天然氣消費增長12%,對外依存度升至46%;預計2022年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2021年,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力度加大,保重點促效益,實現了油氣產儲量持續雙增,原油產量增長超過2%,達1.99億噸,天然氣產量首破2000億立方米;預計2022年國內油氣勘探開發仍將延續加快發展態勢。
世界煉油能力自1988年以來首次凈減少;中國煉油能力繼續較快增長,到2021年末已趕上美國,達到9.1億噸/年,預計2022年仍將延續煉油能力較快增長的態勢,走勢異于世界主要煉油國家。2021年,中國乙烯能力猛增850萬噸/年,乙烯當量自給率大幅提高到66.2%。預計2022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煉油和乙烯生產國。
隨著各國提出碳中和目標和相關承諾,石油公司轉型發展明顯提速,上游重心“油轉氣”,下游重心“油轉化”,根據公司自身實際,有選擇地規模發展新能源業務成為石油企業轉型發展的大趨勢。
2022年,世界經濟仍處于帶疫復蘇期。在新冠疫情持續反復、減排壓力加大、地緣局勢驟變三大因素的影響下,世界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加大,油氣行業經營發展環境不確定性陡增,風險防范將成為油氣行業發展的重要年度特征。中國將繼續圍繞保供、公平和低碳發展出臺更多的促進政策。同時,針對前一段發展中出現的偏差,政策導向也將相應調整,引導能源行業先立后破,化石能源在轉型過渡期的基礎性作用將更好地發揮。
本次發布會上,《行業報告》主編、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朝全、姜學峰和吳謀遠攜主創團隊,分別從疫情疊加地緣沖突下的國內外石油和天然氣市場、國內外煉油與石化行業、轉型恢復中的石油公司、“雙碳”背景下國內油氣企業綠色轉型以及復雜環境下的海外投資環境等七個方面分享了報告的核心觀點,并邀請業內外知名專家進行分析點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