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日訊(記者王婉瑩)記者1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
《實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研發、示范、推廣一批減排效果顯著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工業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努力達峰削峰,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
《實施方案》要求,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格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加快化解過剩產能。
并且,對于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提出了明確目標。
鋼鐵方面,要求切實控制鋼鐵產能。到2025年,廢鋼鐵加工準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1.8億噸,短流程煉鋼占比達15%以上。到2030年,富氫碳循環高爐冶煉、氫基豎爐直接還原鐵、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術取得突破應用,短流程煉鋼占比達20%以上。
建材方面,嚴格執行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置換政策,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到2025年,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下降3%以上。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突破玻璃熔窯窯外預熱、窯爐氫能煅燒等低碳技術,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改造建設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低碳生產線。
石化化工方面,到2025年,“減油增化”取得積極進展,新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成品油產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以下,加快部署大規模碳捕集利用封存產業化示范項目。到2030年,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
有色金屬方面,堅持電解鋁產能總量約束。到2025年,鋁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再生銅、再生鋁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24%以上。到2030年,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以上。
電子方面,到2025年,連續拉晶技術應用范圍95%以上,鋰電材料、光纖行業非電能源占比分別在7%、2%以下。到2030年,電子材料、電子整機產品制造能耗顯著下降。
此外,《實施方案》提出,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有序推進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煤炭減量替代,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促進煤炭分質分級高效清潔利用。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和化工原料用氣增長。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鼓勵企業、園區就近利用清潔能源,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光伏+儲能”等自備電廠、自備電源建設。
重點行業完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鼓勵企業對標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或國際先進水平。在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
《實施方案》還要求,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鋼鐵、銅、鋁、鉛、鋅、鎳、鈷、鋰、鎢等高效再生循環利用。研究退役光伏組件、廢棄風電葉片等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和實施路徑。圍繞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對于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提出,利用大數據、第五代移動通信(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對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