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投產僅兩年的渤海首個規模砂礫巖油藏曹妃甸6-4油田日產原油已達到3400立方米,累產原油超200萬立方米,不僅成功邁入年產百萬大油田“俱樂部”,還為探索渤海中深層特殊巖性油藏開發作出重要實踐。
曹妃甸6-4油田位于渤海中西部海域。2021年,該油田較計劃提前49天投入試生產,當年即實現多貢獻產量近9萬立方米。而累產200萬立方米所提煉出的原油可以滿足10000輛家用汽車正常行駛3年,為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作為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油田首個投入生產的巨厚層砂礫巖油藏,曹妃甸6-4油田在開發之初即堅持以地下油藏精細研究為導向,隨鉆過程中又逐步認清落實東營組潛力,在發現館陶組儲量規模減少后及時優化調整井位,為后續高效開發夯實了基礎。
油田投產后,生產人員堅持以提升地面設備設施能力為突破口,以生產流程精細化管理為手段,深入開展油藏及工藝系統分析研究,并針對油田東營組中低滲儲層物性及地層水與注入水不配伍、地層壓力持續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從改善儲層物性、改變地層潤濕性、控制注水在地層中沉淀與結晶等方面開展多角度攻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藝酸化解堵、防垢藥劑體系,推動注水效果立竿見影,油田產量節節攀升。
2022年,通過開展注水井酸化解堵措施,曹妃甸6-4油田全年增注近19萬立方米,地層壓力水平穩中有升,自然遞減得到有效控制,產量始終保持高位運行。通過精細化生產流程及油井電泵管理,推動各處理設備穩定保持高效、高負載狀態運行,油藏潛力得以充分釋放。投產兩年來,曹妃甸6-4油田無非計劃性關停,油田生產時率更達到99%以上。
進入2023年,在保持單井高產能的同時,生產人員聚焦油藏開發、流程處理、電泵管理等關鍵領域,嚴守產量關,嚴把質量關,為扛穩渤海油田增儲上產重擔再踏新征程。“今年,我們將針對東營組、館陶組主產層的不同特點,以油水井測試和精細油藏動態研究為基礎,持續精準發力,嚴格控制油田產量遞減和含水上升率,力爭實現低成本、高質量開發,繼續發揮好‘產油大戶’的標桿作用,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再立新功。”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秦皇島32-6/渤中作業公司油藏經理張鋒利說。(曲照貴)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