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張佳興)“2022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節能降耗減排穩步推進。”4月15日,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西南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編撰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藍皮書(2022-2023)》(簡稱《低碳經濟藍皮書》)在北京發布。
根據《低碳經濟藍皮書》數據,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單位GDP能耗下降26.4%,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2022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低碳經濟藍皮書》指出,長期以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態勢,表明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粗放型資源消耗推動,未實現與碳排放脫鉤。2001-201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一樣保持高速增長,一度高達18%。2005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新時代十年,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相當于少用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29.4億噸的二氧化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下降超額完成了自主貢獻目標。2022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180億立方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我國以碳價機制促進低碳轉型效果初顯。截至2022年,我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2.30億噸,累計成交額104.75億元。從時間維度來看,2022年各試點區域碳價相比2021年都有所上升。從地域維度來看,北京碳價處于全國最高位,其次為廣東,福建碳價處于最低位。2022年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已順利結束,2023年市場邁入了第三個履約周期。伴隨著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碳價或將繼續上漲。
《低碳經濟藍皮書》認為,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潔發電體系,風、光、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都穩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中國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22年,國家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電石綜合能耗下降1.6%,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0.8%,噸鋼綜合能耗上升1.7%,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0.4%,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2%。
據悉,此次《低碳經濟藍皮書》是第3次發布,共有六大篇章包括:低碳政策篇、低碳產業篇、低碳金融篇、低碳技術篇、低碳能源篇、低碳專題篇,內容涵蓋政策、技術、產業、能源、熱點事件等方面的分析與展望。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