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下稱俄氣公司)旗下子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出口有限公司合同制定及價格規劃部負責人科莫勒夫(Sergei Komlev)認為,中俄天然氣談判一直未獲得進展的關鍵在于,中國的天然氣銷售價格不是市場價格而是由政府定價。
“中國價格調控氣價的目的是抑制通貨膨脹,卻阻礙了中俄之間天然氣貿易的發展。” 4月18日,科莫勒夫在給《財經》記者的書面回復中表示,他認為,中國的天然氣定價機制阻礙了中俄之間的天然氣貿易發展,俄氣公司依據凈回值定價方法,這使得俄氣公司在國內、出口價格方面得獲同等收益。
俄氣公司是蘇聯解體后在原蘇聯天然氣工業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公司,天然氣長期供貨合同的出口數量逾2.2萬億立方米,歐洲每年向俄氣公司進口的天然氣,約占其進口氣的四分之一。
早在2006年,中俄雙方簽署了天然氣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份備忘錄,俄羅斯將修建東、西兩條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計劃從2011年開始,通過上述兩條管道向中國每年輸氣為680億立方米,但雙方在關鍵的供氣價格方面至今未取得實質進展。
去年8月,俄羅斯《消息報》曾報道,俄氣公司向中國降低要價,為250美元/立方千米,比此前的報價降低了100美元。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工程師徐博認為,這一價格仍然高出中國的承受能力,目前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已讓中石油承受了巨大的虧損,據其介紹,進口中亞的天然氣價格為150美元/立方千米。
徐博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將在4000億立方米左右,國內天然氣產量以每年100億立方米的增速增長,屆時仍有2000億立方米的缺口,“天然氣長期進口增加是中國不可避免的趨勢”。
在談到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時,科莫勒夫表示,俄羅斯目前尚無開發頁巖氣的具體計劃。他指出,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天然氣儲存量,對頁巖氣的開發需求并不迫切,頁巖氣的開采成本也高于傳統常規天然氣。
科莫勒夫認為,中國開發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有助于中國根據市場價格調整國內價格,促使中俄在天然氣供應價格上達成一致。
中國政府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加大對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提出到2015年,煤層氣產量為300億立方米,頁巖氣產量為65億立方米,但亦面臨技術、環境及高成本等開發問題。徐博透露,中國“十一五”期間的煤層氣開發計劃未能如期完成。
科莫勒夫認為,美國頁巖氣開發對全球能源格局帶來的改變,沒有對俄羅斯的天然氣產業和出口形成挑戰。
他認為,由于頁巖氣的開采成本過高,頁巖氣開發的成本約為每百萬英熱單位5美元-6美元,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Henry Hub天然氣期貨價格下降至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
“我們為什么希望在世界上最大最具流動性的美國市場上的頁巖氣價格將能回到正常水平,只有這樣,這個市場才會再次對天然氣供應商具有吸引力。”科莫勒夫說。
另外,科莫勒夫指出,俄氣公司目前在西伯利亞西南部的庫茲巴斯地區進行小規模的煤層氣開發,但目前煤層氣的產量占其天然氣總產量比例很小。俄氣公司計劃,庫茲巴斯煤層氣的年產能約40億立方米左右。遠期計劃來其產量將達到180億立方米-210億立方米,滿足西伯利亞西南部其它地區的天然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