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成品油批發資格進一步放開,無疑將對成品油供應市場起到積極作用,"市場的油源會更加多一些,這對緩解季節性緊張局面有幫助",油氣商會專家表示。
地方煉油廠經營靈活度更大
據悉,在此次商務部最新公布的公告中,延續了從去年開始的審批思路,即越來越多的主體進入批發領域,在去年公布的2007年第61號公告中,11家獲批企業中,9家是民營企業。
此次商務部公告顯示,賦予中國船舶燃料供應連云港公司等8家企業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在這8家公司中,有4家來自山東省的地方煉化企業,這是地方煉油企業首次進入批發領域,此前的煉化企業都是國家級煉油廠,也就是來自中石化方面的煉化企業。
廣東油氣商會專家表示,山東煉油企業眾多,煉化產業發達,地方煉油廠完全有實力進入批發領域,此次放開,對地方煉油企業是一個提升,不過該專家也承認,地方煉油廠總的來說實力有限,批發資質的獲得總體上只是在小范圍內有一定的靈活度,前一段時間,廣東很多民營成品油經營企業來到山東找油,現在這些煉油廠進一步獲得批發資質,對這些民營領域的成品油經銷企業,擴大油源是有幫助的。
中石化注銷旗下6企業批發資格
與地方煉油廠的拓展經營領域不同,中石化集團倒是進一步推動旗下批發業務流程的整合程度,此次公告中顯示,將注銷山東省石油集團總公司等6家企業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
目前山東省的成品油批發都由中石化下屬的山東省石油分公司直接經營,此前,中石化集團河南公司的一系列下屬分公司的批發資格也被注銷,這被看成中石化集團加大整合的調整思路。分析人士表示,中石化股份公司將進一步集中批發、零售業務,這也符合企業現代化經營的總體戰略。
外資油企仍未現身
不過,在目前多次公布的公告中,外資企業仍然沒有現身。
對此,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說,外資企業申請牌照是遲早的事,外資企業更注重一體化的經營,包括BP公司在廣州地區,早就建設了倉儲企業,今后包括成品油批發、倉儲,都是要統一起來,一些著名的外資公司沒有入圍,可能是他們等待更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