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油氣開發被擱置20年,面對東南亞國家的日漸蠶食,中海油也開始大規模開發南海油氣。
8月28日,中海油宣布南海2012年第二批對外合作區塊,此次對外合作的26個區塊中,幾乎全部位于南海海域。今年6月份宣布的對外9個區塊,全部都位于南海。
業內認為這與最近幾年南亞各國抓緊開發南海油藏,南海局勢緊張有關。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微博)認為,此舉是我國在南海掌握資源方面化被動為主動的舉措。中海油總算是開始實際開發起南海來,以前我國主張與東南亞各國或共同開發,誰開發誰受益,但實際上是對方開發,我方很少涉足。中海油必須要加大對南海開發力度,保證我國能源供應。
不過南海海域的區塊為超過2000米的深海,目前中海油尚未掌握深海油氣開采技術,在開發南海方面,仍需與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由對方提供技術。
開發已是弦上之箭
而記者從中海油官網了解到,從2008年以來的5年中,中海油對外合作的區塊幾乎全部來自南海。不過今年的力度最大,合作區塊超過30個。而對南海的開發是形勢所逼。南亞各國對南海主權的爭議以及對南海油氣的開發,使中海油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并且也損害了中國的利益。
南海區域從上個世紀70年代發現油氣以來,地區沖突開始不斷,最近菲律賓、越南與中國因主權爭奪爭議導致關系變得緊張,4月份,中國大陸海監船曾與菲律賓軍艦發生對峙。而一直有傳言說,雖然我國對南海擁有主權,但南亞各國實際是在悶聲發大財,偷偷開發南海油氣,每年都從南海挖走一個大慶(5000萬噸)的原油量,雖然沒有具體數據,但中國在南海的權益受損是不爭的事實。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2011年全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儲量為2086.6億噸,中國為27.9億噸,位居第14位。2010年世界石油實際產量為39.8億噸,中國產量為2.07億噸,位居世界第4位。從消費量來看,2011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為4.5億噸,進口2.5億噸,進口依存度已超過55%,而金銀島分析師韓景媛認為,這一比例還有可能上調1%。
2008年,第三次全國石油資源評價結果顯示,我國海洋石油資源量約為246億噸,其中70%位于深海,可以看出深海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必將成為我國未來海洋石油的主要目標。
另據韓曉平介紹,我國對外儲存度超過55%,百分比超過美國,我國能源安全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我國大量石油來自例如中東等相對不穩定地區。而美國大量的石油來自其周邊,像墨西哥灣、加拿大這樣相對穩定的地區,所以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挑戰遠超過美國。加大對海上石油的開采是當務之急。
林伯強認為,雖然南海不可能會發生戰事,但南亞各國利用美國的干預,加緊對南海油氣的開采,獲取巨額經濟利益,如果中海油再不加緊開發,我們將會越來越被動。
中海油積極做準備
中海油開發南海方面,有一系列的準備。
目前,全球海上油氣資源中,深水、超深水的資源量占到總資源量的30%-40%,已成為國際油氣勘探開發重要的階梯區域。據統計,南中國海蘊藏有230億-300億噸的石油,且含硫量少,品質優良;此外還有16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中70%的油氣資源都蘊藏在海面300米以下的深水區域。這相當于中國全部油氣資源的1/3。但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勘探開發水深是普遍小于300米,在深水區域的開發一直處于空白。
南海油氣多處于深海,中海油要開發南海必須做充分準備。記者從中海油官網上了解到,為了開發南海,該公司做了多項準備。
2010年2月26日,中海油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出塢。該鉆井平臺將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鉆井、生產鉆井、完井和修井作業。
除了這個鉆井平臺,國內和國際社會更把981鉆井平臺投產的意義看得更大。2011年5月23日、24日,“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的相繼建成投產,中海油開始涉足深海油氣。“海洋石油981”一直備受社會關注,但目前還未能證明中海油已經能獨立開發深海油。
國際社會把海上鉆井平臺稱為“流動國土”,中海油鉆井平臺進駐南海,已經顯示出積極的意義。資料顯示,“海洋石油981”號深水鉆井平臺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挖掘深度最高可達10000米,可在3000米深海工作的鉆井平臺。可變載能力為9000噸,為世界半潛式平臺之最。
此外,據業內專家預測中國在海上鉆井平臺上的技術優勢也將有可能促成更多的開發合作,從而調和與周邊鄰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既保障開發,又有利于證明南海是我國國土。有專家預測我國將會在南海建立更多類似的平臺。
并且中海油也已建成南海作業碼頭,該碼頭的主要功能是為油氣田生產提供服務,為船舶提供物資補給和貨物裝卸服務,為平臺和船舶停靠、維修等提供支持與服務,為海上其他工程作業提供碼頭和物資堆放場地,為海上作業提供應急支持,為油田生產設備提供檢測、保養和維修服務。
今年6月26日,中海油召開董事長辦公會,專題研究南海油氣勘探開發工作。中海油對外宣稱這是繼“海洋石油981”于5月9日在南海成功開鉆之后,中國海油在推進深水戰略方面又一重要舉措。中海油已經把南海油氣開發列為其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雖然中海油深海油氣開采技術薄弱,但中海油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認為,技術并不是油氣開采中主要的因素,哪個國家開發油氣也不可能掌握全面的技術,借助別人的技術仍然可以成功開采。而他暗示目前最重要的是資源,如果沒有了油氣資源,一切技術都成了屠龍之術。
將與西方公司合作
雖然外圍工作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中海油在南海開發上,仍然需要與國外公司合作。
今年,中海油宣布與意大利埃尼中國公司就南海30/27深水區塊簽訂產品分成合同。雙方合同規定,在勘探期內,埃尼將在30/27區塊進行三維地震數據采集,并鉆探一口初探井。埃尼將在勘探期內承擔100%的勘探費用。中海油將有權參與合同區內任一商業油氣發現最多51%的權益。
這不是中海油對外合作的第一個案例,據記者了解,殼牌、BP等石油公司都與中海油在南海有合作。殼牌在南海的西江油田與中海油合作生產石油已十幾年,而去年在渤海作業中導致漏油嚴重的康菲石油也參與了南海的開發。
國際上一般將水深超過300米海域的油氣資源定義為深水油氣,1500米水深以上稱為超深水。300米以上的深海油氣田的勘探和開發完全被外國人所掌握,我們只能通過合作開發。
但據金銀島分析師韓景媛說,我國深海石油開采技術幾乎是一片空白,中海油要加大深海石油開采,必須與BP、殼牌等國外石油公司合作,并且海上石油開發成本高、風險大,與國外公司合作可以風險共擔。
“現在的南海情況是你開發你受益我干著急,而我開發我受益你干著急,以前對南亞各國開發南海油氣不停地抗議,但于事無補,”林伯強借此來形容中國與南亞各國在開發南海油氣方面的關系,“因此我國把南海油氣開發出來,這是務實的舉動,也是目前的最佳方案。”
據記者了解,目前雖然中海油已經建立了深海勘探的981平臺,但目前中海油在深海方面的開發水平還處于積累階段,并且此前中海油的產油區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現在中海油加大對南海的開發力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西方大石油公司是最穩定的受益者,一般49%的權益,并且他們都會與中海油或南亞其他公司簽訂產品分成合同,會獲得將近一半的產量,作為權益油。無論是南亞國家在南海開采,還是中海油在南海開采,技術掌握在他們手里,雙方均需與西方大石油公司合作。
雖然受政治因素影響,西方大石油公司在南海動作有所顧慮,但南海的油氣開采項目均有這些公司。
“沒有辦法,技術掌握在他們手里,要想開發南海油氣,就得跟他們合作,”林伯強如是說,“但目前的局勢也影響他們,沒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投入更多的人財物,否則一旦有變全部投入都有可能變成沉沒成本,如果南海局勢穩定,我相信南海油氣開發會進入快速時段。”